北京时间13日深夜,比特幣价格暴涨,涨势不停,先后突破90000、91000、92000美元三道關口,续刷歷史新高。
不过14日凌晨,比特幣跌破8.8万美元關口,較日高回落逾5000美元,基本抹去日内涨幅。
美股方面,美東时间周三,三大指數收盤涨跌不一,此前10月消費者物价指數CPI)符合预期,进一步支撑美联儲將在12月降息的押注。
美国勞工統计局公布的資料顯示,10月CPI環比上升0.2%,同比上升2.6%,均符合市場预期,“CPI六連降”到此止步;核心CPI则与9月一样,繼续维持在3.3%。
特朗普推高比特幣
自特朗普胜選以来,比特幣几乎每天都在刷新歷史新高。特朗普胜選后,《比特幣法案》成為美国最受期待的政策之一。该法案由懷俄明州共和黨参議员Cynthia Lummis于2023年7月提出,旨在將比特幣确立為美国的戰略儲備資產,计劃让美国政府持有比特幣总供应量的5%。
上海社会科学院數字經濟学者王滢波向《華夏时報》記者表示,數字货幣大涨的背后是整体數字經濟的大涨,納指持续創出新高。短期因素是美国大選特朗普獲胜,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馬斯克,标志着美国將进一步放松對數字經濟企業的管制,加速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科技的部署。
王滢波强调,比特幣本质上还不是一种货幣,也不是生息資產,不存在价值中樞,其价值高度依賴于市場共識,因此尽管趋势往上,但波动剧烈,普通投資者可能無力承受这种風险,建議尽量谨慎,避免加杠杆導致爆仓。
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险的通知》指出,比特幣不是货幣,不能也不应作為货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同时,该文件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開展与比特幣相關的業務。
加密货幣或因“招安”身份分裂
从金融市場發展和监管邏輯来看,美国證券交易委员会“放行”比特幣某种程度上是無奈之舉,因為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货幣已經逐漸被貝莱德等主流金融机构所接受,并催生出不少衍生產品。美国證券监管机构的邏輯在于,此时將比特幣“招安”一方面可以引導主流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在区块链技術及其運用上加大投入,助推美国金融体系升級换代;另一方面,透過加快建立數字資產交易中心,在對冲新興經濟体數字货幣冲擊的同时,也可顺势强化以美元為核心的既有机制化霸權体系。
换句话說,就是在原先“石油美元”之外,新增“芯片美元”与加密货幣两个馬甲。其中,“芯片美元”的核心支撑是以美股科技七巨頭(苹果、谷歌、微软、亞馬遜、元宇宙、英伟达、特斯拉)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加密货幣则是以私人部門名義构建基于美元的跨国穩定幣系統,其潛在戰略目标仍是确立美元在未来數字資產配置体系中的絕對主導地位。
但事實上,加密货幣的原初定位是“去中心化”。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對美联儲壟斷货幣發行体系不滿,互联网时代的市場交易主体設计出这类“去中心化”的新興技術与加密資產。不过,它们并非真正的货幣,且极易成為投机炒作的工具。国際货幣基金组織去年决定,不授予比特幣等加密货幣官方或法定货幣地位。如今,在美国监管机构的背書下,比特幣等加密货幣正被引導着向未来的數字資產先鋒角色切换,但也因此遭遇身份定位上的自我分裂。
来源:财联社、經濟觀察報、環球网
本期编輯:李云鹏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歡迎關注華夏时報影片号
推荐阅讀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眾号: 華夏时報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