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比特幣诞生歷史,谁是創造一切的中本聪?

作者 :吴說区块链

本文概括了比特幣的起源以及目前社区對 “谁是中本聪” 的一些猜测。本文借助 GPT 总結資料,可能存在誤差。

12 月 5 日,BTC 价格突破 10 万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1 引言

1.1 比特幣的诞生与背景

金融危机的推动作用

2008 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重創了金融系統,还在公眾中引發了广泛的不信任情绪。大型金融机构,如雷曼兄弟的倒闭、美国政府的紧急救助计劃,揭露了金融系統深層次的問题。

去中心化思想的崛起

互联网的興起為去中心化理念的传播提供了肥沃土壤,人们逐漸认可一个 “分散控制” 的系統所帶来的好處,认為这更符合个人自由、隐私保護和信息的自由流动。

• 網路自由主義思想:这一思想主張網路用户应掌握自主權,擁有數字自由,規避政府与企業的过度监管。在这一精神下,人们希望在支付、财富分配等關键問题上不受第三方權力机构的过多干涉。比特幣倡導的点對点支付,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釋。

• 早期電子货幣尝試:在比特幣之前,已有几种電子货幣系統試圖實现去中心化,如 DigiCash 和 B-money。然而,这些尝試大多因缺乏真正的去中心化技術、銀行的强大控制力、以及系統内在的信任漏洞而未能成功。

• DigiCash:由密碼学家 David Chaum 于 1989 年發明的 DigiCash 是早期的電子货幣系統,采用了創新的匿名性技術。然而,DigiCash 仍然依賴于中心化的金融机构,且其采用的商業模式使其無法生存,最終破產。

• B-money:由计算机科学家 Wei Dai 于 1998 年提出,B-money 的概念与比特幣极為相似,包括去中心化、匿名性、点對点交易等特征,但该系統未能真正實现。B-money 的失败為比特幣的開發提供了重要借鑑。

这些早期尝試虽然未能成功,却激發了后来的技術革新,尤其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比特幣脱颖而出,成為全球首个完全去中心化的數字货幣。

中本聪發布白皮書的歷史性意義

比特幣的诞生可以追溯到 2008 年 10 月 31 日,在一个密碼学郵件列表中,“中本聪” 發布了一篇标题為《比特幣:一种点對点的電子现金系統》的白皮書。在这篇白皮書中,中本聪详細描述了比特幣系統的工作原理,包括挖礦、区块链、工作量證明机制等核心概念。

• 比特幣白皮書的發布:白皮書简明而富有洞見,使用极简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复雜的系統,引起了密碼学愛好者、极客和反權威主義者的興趣。中本聪的創新在于為去中心化货幣提供了真正可行的技術方案——区块链,以确保交易記錄透明、安全且不可更改。

• 去中心化与点對点支付的創新性:中本聪透過比特幣成功解决了双重支付問题。双重支付是數字货幣必须解决的問题,即确保同一货幣单位不被多次使用。传統货幣系統依賴第三方验證,而比特幣透過 “工作量證明” 和区块链,巧妙地將信任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共識之上。

• 去中心化货幣的理想:比特幣不仅是一个新颖的技術實验,更是一場理想主義運动的開端。比特幣的核心思想是 “去中心化的货幣系統”,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無需政府、銀行的批准或监管。这种思想让比特幣不仅成為一种技術工具,更成為一种新金融自由的象征。

透過白皮書,中本聪為未来的去中心化經濟打下了基礎,使得比特幣在短时间内迅速成為加密货幣领域的核心。至此,去中心化的思想、金融危机的推动、早期電子货幣的失败尝試,共同塑造了比特幣诞生的歷史背景。

1.2 中本聪这个名字的神秘感

名字的選择与隐秘性

“中本聪” 这个名字从一開始便引發了無數猜测。有人认為这是一个日本人名,但从比特幣白皮書和代碼的语言風格来看,很难斷定中本聪是否真的具有日本背景。

• 多重解釋的可能:中本聪这个名字可能包含了多層含義。它可以是某种日本化的偽装,也可能是象征性的代号,甚至是為了迷惑他人。有人认為,中本聪并非单一人物,而是一个團队的代号。

• 不同候選人的特征:比特幣社区内外多次猜测中本聪的真實身份,从早期的比特幣開發者 Hal Finney、智能合約專家 Nick Szabo,到被媒体誤认為是中本聪的 Dorian Nakamoto,这些名字虽各具技術特长,但并無确凿證据指向某一特定人物。

隐藏身份的潛在动机

中本聪選择匿名發布比特幣白皮書,既是个人隐私的保護,也可能是理念的体现。

• 去中心化的象征:比特幣系統去中心化的本质决定了它不应有一个被崇拜的創始人。中本聪隐藏身份的行為与其設计比特幣系統时追求的 “去中心化” 精神一致。如果中本聪身份公開,整个比特幣專案或許会被賦予个人色彩,影响其广泛性和開放性。

• 規避法律風险:比特幣的诞生實质上是對传統金融系統的挑戰,一种脱离政府和銀行控制的货幣形式可能会面臨法律和监管上的压力。匿名身份使中本聪能够有效地避免因技術開發和發行新货幣而引發的法律問题。

• 技術黑客精神:密碼学和黑客文化推崇隐匿和去權威的精神。在这些社群中,匿名是為避免被个人崇拜和權威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象征着一种反叛和自由。这一背景下,中本聪的匿名身份不仅是出于个人安全考慮,也可能是對加密文化的认同。

2 比特幣的技術基礎与中本聪的貢献

2.1 比特幣白皮書解讀

白皮書的結构与核心概念

2008 年 10 月 31 日,中本聪發布的白皮書《比特幣:一种点對点的電子现金系統》引發了對去中心化货幣的极大興趣。白皮書全篇仅 9 页,但包含了比特幣系統的核心思想和技術細節:

• 点對点網路結构:中本聪提出的系統繞过了銀行和支付處理机构,让交易在用户之间直接發生。点對点(P2P)網路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網路,每个用户節点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验證者。

• 这一網路結构消除了中心机构的作用,使得交易不依賴第三方,實现了真正的去中心化支付。

• 每个節点都是平等的,有權在網路上發布、接收和验證交易,从而實现了分布式的權力結构。

• 区块链結构:区块链是比特幣系統的核心,负责記錄所有交易信息。中本聪將所有的交易資料透過区块結构进行存儲,每个区块包含时间戳和前一区块的哈希值,这种链式結构的設计确保了資料的連续性和不可更改性。

• 区块生成:礦工(網路節点)透過 “挖礦” 產生区块,每 10 分鐘生成一个新区块,以此固定比特幣的產生速度,防止通胀。

• 交易記錄的不可篡改性:一旦区块链中的交易被确认,就很难更改。这意味着比特幣系統中不存在 “回滾” 操作,也不会受到中心化机构的干预。

• 工作量證明机制(PoW):PoW 是比特幣網路實现分布式共識的關键。礦工们透過解答數学难题(哈希计算)来验證交易并生成区块,确保交易記錄的公正性。

• 挖礦过程:礦工使用计算能力进行哈希運算,竞争解决數学难题。找到滿足条件的哈希值后,礦工可以將区块添加到区块链并獲得比特幣奖勵。

• 抗篡改性:因為区块链的每个区块依賴前一区块的哈希值,篡改任何一条交易記錄需要同时篡改其后的所有区块,并重新进行 PoW 運算,几乎不可能實现。

解决的技術难题

中本聪在白皮書中提出的技術解决方案,不仅回应了加密货幣系統所需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要求,还在多个技術难题上取得突破:

• 双重支付問题:传統的數字货幣系統依賴于銀行等中介机构来确保每笔交易的有效性和唯一性,避免 “双重支付”(即同一货幣被使用两次)的風险。

• 中本聪透過区块链和 PoW 机制,使每一笔交易都被全网验證,只有經过验證的交易才能被添加到区块链中。这样,任何一笔比特幣只能被使用一次,防止了重复支付。

• 拜占庭將軍問题:拜占庭將軍問题指的是如何在不可信的網路中實现一致性。中本聪透過 PoW 机制,使得比特幣網路能够在無中心控制的条件下达成共識,解决了这一计算机科学中的經典問题。

• 在比特幣系統中,礦工透過 PoW 机制验證交易,并形成唯一的 “最长链”(即累计 PoW 最多的区块链),从而确保了整个網路的資料一致性和可靠性。

透過这些技術設计,中本聪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去中心化货幣系統框架,為比特幣的流通和流动性提供了技術支撑。

2.2 早期比特幣網路的架构与發展

網路的搭建与擴展

• 創世区块的生成: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聪生成了比特幣的創世区块(区块高度為 0),其中包含了一句特殊的信息:“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泰晤士報》2009 年 1 月 3 日報道:财政大臣即將對銀行进行第二輪纾困)。这一信息被广泛解讀為中本聪對传統金融体系的不信任和對去中心化货幣的期許。

• 比特幣客户端的發布:2009 年 1 月 9 日,中本聪發布了比特幣客户端軟體的第一个版本,并启动了比特幣網路。早期比特幣網路規模很小,只有极少數節点和用户,大多數用户對比特幣的价值和潛力还没有清晰的认識。

代碼的設计風格与功能

• 编程语言与简洁代碼:中本聪的代碼風格极简,用 C++ 编寫,代碼中几乎没有冗余和多余的注釋,这表明其编程水平相当高。比特幣代碼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查阅和修改,為加密社区和開發者提供了寶貴的技術資源。

• 安全性与功能性設计:比特幣的代碼在功能上特别注重安全性,其中包括簽名验證、私鑰保護等重要功能。在没有中心伺服器的情况下,这些設计确保了比特幣網路的資料安全和交易的唯一性。

比特幣社区的建立

• 与早期開發者的互动:中本聪透過郵件和 Bitcointalk 論坛与早期的密碼学愛好者和開發者交流,耐心回答技術問题。早期的比特幣社区主要由技術极客、密碼学研究者和少數反權威主義者组成。

• 中本聪与開發者的互动帮助其他人理解比特幣的技術特性,加深了人们對其工作原理的认知。

• 社区的逐步擴展:随着比特幣在技術社区中獲得關注,越来越多的用户開始運行節点,挖掘比特幣。早期的社区文化非常强调去中心化和自由交易,这也吸引了更多反對传統金融体系的参与者。

2.3 中本聪對加密货幣的創新貢献

比特幣的關键技術創新

• 区块链的引入:中本聪在比特幣系統中首次提出 “区块链” 概念,透過將交易信息以区块的形式記錄,并按时间顺序連接成链条,每个区块包含前一区块的哈希值,形成了一种 “链式不可篡改” 的結构。

• 区块链解决了分布式系統中資料的可信問题,使得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查看和验證交易資料,提高了系統的透明度。

• 工作量證明机制的独特性:中本聪透過 PoW 机制實现了分布式網路的信任基礎。PoW 机制要求礦工消耗计算能力来验證交易,透過經濟激勵确保網路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 PoW 机制的成功實施不仅确保了比特幣系統的安全,还激勵礦工自發维護系統運行,使得系統無须依賴单一的權威机构。

与早期電子货幣尝試的對比

比特幣之所以能在眾多早期電子货幣尝試中脱颖而出,与中本聪的技術突破密不可分:

• 去中心化的實现:早期的電子货幣系統如 DigiCash 和 B-money,均未能實现真正的去中心化。DigiCash 依賴于中心伺服器,而 B-money 则仅是理論构想。比特幣透過区块链和 PoW 机制實现了去中心化的点對点支付網路。

• 抗审查和匿名性:比特幣系統中的交易具有匿名性,透過加密算法保護用户隐私。与之相比,早期的電子货幣系統难以做到完全匿名,并且需要依賴中心化的验證系統。

中本聪對技術社区的影响

• 開源理念和 “代碼即法律” 的精神:比特幣的代碼是開源的,中本聪透過開源技術倡導 “代碼即法律”——即網路中一切的權威与規则皆由代碼决定。这一理念影响深遠,為后续区块链專案树立了范例。

• 技術創新的启發与加密货幣的發展:中本聪設计的比特幣系統開启了加密货幣的先河,极大推动了区块链技術的传播。比特幣的成功引發了 “区块链革命”,其核心思想和技術成為其他加密货幣和去中心化專案的技術模板。

3 中本聪的身份线索

3.1 早期的網路活动

中本聪的網路活动為他留下了不少身份线索。以下是这些线索的分析方法:

比特幣論坛和郵件列表的留言

• Bitcointalk 論坛和加密郵件列表:中本聪的主要活动平台是 Bitcointalk 論坛和加密郵件列表。他在这些平台上發布了大量技術討論和比特幣發展方向的討論。

• 语言風格:中本聪的英语非常流畅,帶有英式拼寫,通常用词精煉。这让許多人推测他可能来自英语国家,并且很可能接受过系統的教育,或者生活在以英语為主要语言的地区。

• 技術语言的简洁性:他的留言大多使用简洁的技術術语,常常避免复雜的解釋。这顯示出他對密碼学、计算机科学和金融系統有深刻理解。

时间戳分析

• 發帖与活动时间:研究者發现,中本聪的在线活动时间大致集中在格林尼治时间上午五点到下午十点之间,且几乎不在周末活动。

• 时区推测:根据这个活动規律,有人推测中本聪可能生活在一个接近 GMT+0 的时区(如英国、葡萄牙等)。一些研究者认為,他的生活作息符合英国或欧洲其他地区的时间安排。

语言学和寫作風格分析

• 词汇和语法使用:中本聪在白皮書和郵件中的语言風格独特。例如,他倾向于使用 “whilst”、“colour” 等英式拼寫,并且句式多為简洁清晰的陳述句。

• 语言学分析:一些语言学家透過分析中本聪的用词和语言結构,认為他可能具有英国或英联邦国家背景。英式拼寫的使用,让他的身份逐漸偏向 “非日本人” 的可能性。

3.2 比特幣代碼与寫作風格

• C++ 语言的使用:比特幣的初始代碼主要用 C++ 编寫,这是一种較為經典的编程语言,常用于開發高性能的系統。

• 代碼的极简風格:中本聪的代碼行數較少,注釋简洁,几乎没有多余的解釋。这顯示出他具有极高的编程能力,可能在開發大型專案或作業係統方面擁有丰富經验。

• 标准库的依賴較少:中本聪的代碼没有大量依賴 C++ 标准库,表明他習慣于直接操作底層系統資源,可能具有作業係統開發、網路工程或嵌入式系統编程的經验。

• 代碼中的技術偏好:中本聪在编碼中使用了特定的設计模式和加密函數,顯示出他對加密学、網路安全、分布式系統有深刻理解。这些技術偏好进一步缩小了他的可能職業背景——如資深開發者、密碼学專家或網路安全專家。

• 没有冗余功能:比特幣代碼中只有必要的功能,这种精确的設计風格表明中本聪對專案的控制力較高。这种极简主義编碼風格反映出他在專案架构上的高效和專注。

3.3 中本聪的網路痕跡

在比特幣的開發和推广早期,中本聪与一些早期加密货幣领域的專家和開發者进行了沟通,这些沟通為他的身份提供了更多间接线索。

早期開發者的互动

• Hal Finney:Hal Finney 是比特幣早期的關键人物之一。他是第一个在中本聪之后運行比特幣軟體的開發者,也是中本聪最初的郵件交流對象之一。Finney 本身是加密货幣领域的資深專家,这使得許多人猜测他可能与中本聪身份有直接联系,甚至可能是中本聪的合作伙伴。

• Nick Szabo:Szabo 是加密货幣和智能合約的早期探索者,在比特幣出现之前就提出了 “bit gold” 概念,与比特幣的設计理念极為相似。尽管 Szabo 多次否认自己是中本聪,但他的技術背景和早期研究令他被广泛认為是中本聪的候選人之一。

中本聪的去中心化思想

• 技術社区中的影响力:中本聪在論坛上积极参与討論并解答技術問题,逐漸建立了在技術社区中的影响力。比特幣社区發展早期,由于中本聪保持匿名,他的影响力更多依賴于技術貢献和理念传播,而非个人崇拜。

• 網路痕跡的消失:中本聪在 2010 年停止了比特幣論坛和郵件上的公開交流,突然从公眾視线中消失。中本聪离開后的比特幣網路依然保持穩定運行,这种去中心化管理模式的延续被认為与中本聪的去中心化理念一脉相承。

3.4 语言学、寫作風格和技術特点的综合分析

• 寫作風格、编程習慣和技術特长的關联:透過比對中本聪在白皮書、論坛留言和比特幣代碼中的语言風格、编程習慣,一些研究者試圖拼凑出中本聪的个人形象。例如,英式英语的使用、C++ 代碼的编寫方式和密碼学知識的深度,让人推测中本聪可能具有數学或计算机科学的学術背景。

• 时间推斷和技術社区的研究:中本聪的活动时间、语言特征、技術知識都為其身份提供了丰富的线索。例如,透過时间分析和语言学分析,有人推测中本聪可能来自英国,或至少长时间生活在英国。

• Finney、Szabo 和其他可能性:在语言学、寫作風格和技術特长上,Hal Finney 和 Nick Szabo 的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中本聪的特征相符。

• 尽管如此,研究者没有找到确凿證据將中本聪的身份与任何特定个人直接關联。中本聪的身份依然模糊,而这种模糊性与比特幣去中心化的本质理念形成了巧妙的呼应。

4 潛在的 “中本聪” 候選人分析

4.1 候選人 1:Hal Finney

在加密货幣的黎明期,Hal Finney 已經是一位擁有传奇色彩的技術專家。他的一生都伴随着創新、极客精神和對隐私自由的执着追求。作為加密货幣领域的先驱,Finney 从上世紀 90 年代就開始涉足加密技術,活跃于密碼朋克(Cypherpunk)社区,这个社群以倡導信息自由、去中心化為宗旨,成员们深信加密技術可以帶来 “無中心、無約束” 的社会。Finney 對这一理念深信不疑,几乎投入了毕生精力。

Finney 的職業生涯最初并非局限于加密货幣,而是在一家名為 RPG 的遊戏公司中担任軟體工程師。但在工作之余,他投入了大量时间在密碼学的探索上。在他眼中,加密技術不仅是保護信息的工具,更是帮助人们捍衛隐私的利器。正因如此,他后来参与了 PGP(Pretty Good Privacy)專案的開發,这是一个用于加密電子郵件和文件的系統,成為全球隐私保護的重要工具之一。这一經歷也使他在密碼学界名声大噪。

2008 年,一位名叫 “中本聪” 的神秘人物發表了比特幣白皮書,这个点對点的電子现金系統引起了 Finney 的濃厚興趣。對他来說,比特幣不仅是一个技術創新,更是一种對抗中心化的工具。这不仅仅是關于數字货幣,这象征了 Finney 一直推崇的加密理想——人们可以不受中心化机构控制,自由掌控自己的财富和隐私。

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聪挖出了比特幣的創世区块,比特幣網路正式启动。Finney 對此產生了极大的熱情,并迅速联系上了中本聪。很快,中本聪將比特幣的代碼公開,Finney 立即下载了軟體并进行了運行。他成為中本聪之后,世界上第二个運行比特幣節点的人。1 月 12 日,他收到了中本聪發来的 10 个比特幣,这是区块链上記錄的第一笔比特幣交易。Finney 描述当时的心情:“我坐在電腦前,看到自己錢包里的 10 个比特幣,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 这笔交易被认為标志着比特幣正式进入實際使用阶段。

随着比特幣網路的逐步運行,Finney 開始与中本聪展開技術討論。他们在比特幣的論坛、郵件中频繁交流,分享彼此的编程經验和解决方案。在这段时间,Finney 成為比特幣代碼的忠實 “调試员”,不斷帮助中本聪優化比特幣網路,并為其未来的發展提出改进建議。虽然他们从未在现實生活中相見,但两人之间的技術交流顯得密切而高效。

在这个过程中,Finney 始終對中本聪的身份保持疑惑。这位神秘的 “朋友” 极少透露个人信息,行事低调而谨慎,几乎没有透露过任何關于自身背景的线索。Finney 有时猜测,中本聪可能是一位和他有着相同理想的加密极客,也可能是一个高超的编程團队的代表。但他没有多問,因為他知道,追問可能让这位神秘的伙伴不再信任他,甚至可能導致對方销声匿跡。

就在比特幣逐漸走向公眾視野之際,命運给 Finney 開了一个残酷的玩笑。2011 年,他被确診患上漸冻症(ALS)。这种罕見的疾病逐漸剥夺了他身体的控制能力,但 Finney 依然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他的双手逐漸無法敲擊键盤,但他的思想却依然活跃。即使在病床上,Finney 依旧關心比特幣的进展,不斷思考着去中心化货幣的未来。

随着比特幣价格的飙升和影响力的擴大,Finney 也逐漸被媒体和公眾關注。許多加密社区成员认為,他与中本聪的關系不同寻常。有人甚至推测,Finney 就是中本聪本人,他的漸冻症解釋了為何 “中本聪” 在 2010 年突然消失。Finney 對此进行了否认,他表示自己只是比特幣的早期用户,协助了系統调試,并非比特幣的創始人。尽管如此,許多研究者依然懷疑 Finney 的說法,认為他可能是 “协同中本聪” 或 “化名中本聪” 之一。

2014 年 8 月 28 日,Finney 因漸冻症去世。他的去世在加密货幣社区中引發了强烈的哀思,許多比特幣支持者自發组織悼念活动,缅懷这位技術大師的貢献。比特幣社区甚至為 Finney 發起了募捐,以帮助他的家人解决医療費用。尽管 Finney 生前始終否认自己是中本聪,但他的去世让这个谜團更顯神秘,Finney 作為比特幣創始人的可能性被更多人认同。

尽管再也没有确凿證据可以證明 Finney 是否就是中本聪,他的故事却成為比特幣精神的象征。Finney 的堅持、隐秘的帮助以及最終的無声离開,体现了比特幣去中心化的信仰。對于比特幣社区而言,Finney 代表了所有堅信技術自由和个人隐私權的先驱者,他的名字与比特幣的早期歷史不可分割,成為 “中本聪” 身份的一个注脚。

好的,接下来我们講述 Nick Szabo 作為 “中本聪” 候選人的故事。Szabo 是一位具有极高影响力的计算机科学家和密碼学家,他提出的 “bit gold” 概念被认為是比特幣的前身,Szabo 對智能合約的開創性研究以及他一貫的低调行事風格,使他成為中本聪的熱門候選人之一。以下是 Szabo 的故事化描述。

4.2 候選人 2:Nick Szabo

在比特幣诞生之前的數年,计算机科学家 Nick Szabo 已經在思考如何創造一种基于互联网的 “原生货幣”。他认為,随着互联网的發展,信息可以自由传播,但交易却仍需依賴銀行和政府等第三方机构。Szabo 堅信,货幣应脱离中心化的控制,成為一种去中介化、開放透明的存在。他的这种构想深深植根于 “加密朋克”(Cypherpunk)的理想中,这个社群鼓勵个人隐私和自主權,主張透過技術构建一个摆脱中心化控制的自由經濟体系。

在 2005 年,Szabo 發布了一篇論文,提出了 “bit gold” 的概念。他在論文中描述了一种点對点的數字货幣,它不依賴銀行或政府,而是透過一种被称為 “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的机制来确保交易的有效性和系統的安全性。bit gold 的設计引入了区块链的雏形:一串透過工作量證明產生的資料記錄被依次連接,形成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账本。这一系統不仅可以記錄交易,还能防止偽造和篡改。尽管 bit gold 没有實现,但这一理念成為去中心化货幣系統的重要開端,也使得 Szabo 后来被认為具備創建比特幣的所有技術基礎。

2008 年,比特幣白皮書的發布引發了广泛的關注。而当人们細讀白皮書时,發现比特幣的設计竟与 Szabo 的 bit gold 极為相似——相似到几乎可以认為比特幣是 bit gold 的升級版。两者都采用了工作量證明机制,都主張去中心化的点對点網路,并且都擁有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比特幣的概念似乎正是對 Szabo 的 bit gold 設想的完美實现。

当比特幣的作者中本聪出现在加密社区时,Szabo 已經對这个新興的 “虚擬黃金” 非常熟悉。他不仅在早期积极評論比特幣的技術基礎,还参与了比特幣的早期推广。他在个人博客中贊扬比特幣的工作机制,并且详細分析了其可能帶来的金融革命。許多研究者因此推测,Szabo 不仅是比特幣的堅定支持者,甚至可能正是其發明者 “中本聪” 本人。毕竟,没有人比 Szabo 更清楚 bit gold 的設计原理,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工作量證明的具体實现方式。

為了验證 Szabo 是否可能是中本聪,研究者對比特幣白皮書和 Szabo 的早期博客文章进行了语言学分析。結果發现,两者在语言風格上高度相似,特别是在技術術语的使用和句式結构上,Szabo 和中本聪表现出驚人的一致性。例如,中本聪在白皮書中使用了 “chain of blocks” 来描述区块链的构造,而 Szabo 在多年前的文章中也使用了类似的表述。这样的用词和语句結构,甚至包括某些技術細節的描述方式,都让人们认為 Szabo 极有可能就是中本聪。

此外,比特幣白皮書中独特的学術和技術文体,让人感觉出作者不仅具備计算机科学和密碼学知識,还可能有法律和經濟学背景,而这些正是 Szabo 的專業领域。許多研究者认為,Szabo 很可能在白皮書的寫作中进行了刻意的風格调整,使其看起来像是一篇 “独立而非学術化的技術文档”,这一调整让白皮書更具易讀性和技術吸引力。

尽管外界懷疑 Szabo 可能就是中本聪,他却始終保持低调,未作任何公開回应。即便是在媒体采訪中,Szabo 也从未直接承认或否认自己与比特幣的關系,这种 “模糊處理” 的態度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對他身份的疑惑。作為一名密碼学家,Szabo 對隐私保護有着极高的敏感性,他在生活中极少公開自己的私人信息,甚至在社交平台上也鲜有活动,这与中本聪的匿名特征高度吻合。

加密社区中有传言称,Szabo 選择匿名并保持低调,可能是出于个人安全和法律風险的考慮。比特幣的去中心化設计本质上是一种對抗传統金融体系的工具,可能会引發来自政府和銀行的關注甚至干预。對 Szabo 而言,保持匿名不仅是一种自我保護,更是對 “去中心化” 理念的践行。透過不暴露身份,他避免了个人崇拜,并确保比特幣不会因某个具体人物而遭受影响。

在加密社区中,Szabo 被譽為 “加密货幣的哲学家”。他的比特幣理念深深影响了去中心化思想的传播,使得許多技術极客和自由主義者將比特幣視為反抗中心化金融控制的象征。尽管他一再保持沉默,許多比特幣支持者依旧堅信,Szabo 是比特幣創始人最有力的候選人之一。比特幣诞生以来,Szabo 在社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他的每一次演講或技術發言都会引發對比特幣和区块链技術的深入探討。

令人費解的是,Szabo 始終没有正式参与比特幣的技術開發。尽管他對比特幣的理念和技術了如指掌,他却从未在公開場合宣称自己是比特幣的開發者或貢献者。外界认為,这种冷静与低调的態度可能是他的个人風格,也可能是他保持匿名的方式。面對质疑者的追問,Szabo 只是微笑回应,未做任何承认或否认,繼续以 “比特幣支持者” 身份為加密社区提供知識和靈感。

至今,没有确凿證据證明 Szabo 就是中本聪。然而,他在加密领域的影响力以及比特幣与 bit gold 的相似性,使他始終在中本聪候選人名单中排名靠前。人们相信,Szabo 可能在設计比特幣时扮演了 “幕后推手” 的角色,甚至可能在某个阶段直接参与了比特幣的開發。他的沉默成為比特幣之谜的一部分,让比特幣的诞生故事更加神秘和富有魅力。

4.3 候選人 3:Dorian Nakamoto

2014 年 3 月,《資訊周刊》(Newsweek)發表了一篇具有轰动性的文章,宣称找到了比特幣的神秘創始人中本聪。在文章中,記者將矛頭指向了一位年迈的日裔美国人,Dorian Nakamoto。他是一位住在加州聖加布里埃尔山谷的小镇居民,生活朴實,外表温和,过着隐居的生活。作者指出,Dorian 的全名——Dorian Prentice Satoshi Nakamoto,似乎正与比特幣的創始人 “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这个名字吻合,这一巧合让外界充滿好奇,媒体迅速跟进,將 Dorian 推向舆論風口。

在資訊周刊的報道中,Dorian Nakamoto 被描繪成一位懂得编程、行事低调的退休工程師,曾為一些高科技和政府專案工作,專注于系統和安全工程。文章称,Dorian 在几十年的職業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技術經验,尤其是在隐私和安全方面,这让他有可能設计出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系統。这一 “爆料” 引發了全球的广泛關注,媒体蜂擁而至,围繞着 Dorian 的家門口,試圖揭開比特幣創始人之谜。

面對媒体的突袭,Dorian Nakamoto 深感震驚和無助。在随后的采訪中,他多次表示自己从未聽說过比特幣,對加密货幣也一無所知。Dorian 在镜頭前顯得疲惫而無奈,直言自己没有創立比特幣的能力或興趣。“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工程師,根本不理解你们所說的那些東西,” 他面對镜頭时說道。Dorian 的家人也對他的身份被曝光感到愤怒,纷纷指出媒体的指控毫無根据,Dorian 只是一个生活简单、專注于家庭的老人,与比特幣毫無瓜葛。

尽管 Dorian 一再否认,媒体的報道仍然引發了公眾的质疑和争議。人们纷纷對比特幣的創始人身份展開了討論。有人认為,Dorian 的否认可能是一种掩飾,而另一部分人则同情他,认為他不过是被媒体错誤认定的無辜者。比特幣社区對 Dorian 的處境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一些支持者甚至在网上為 Dorian 募捐,帮助他应對突如其来的生活压力和經濟困难。

尽管 Dorian 堅称自己与比特幣毫無關联,但他与比特幣創始人之间存在的一些 “巧合” 还是引發了外界的好奇:

• 名字的相似性:Dorian 的名字中确實包含 “Satoshi Nakamoto”,这个名字正是比特幣創始人署名的名字。这一名字的巧合引發了人们對他身份的疑惑,成為資訊周刊選择他的直接原因。

• 技術背景的吻合:Dorian 曾在国防部門担任系統工程師,负责開發安全和通信系統,具有一定的密碼学和计算机背景。資訊周刊据此认為他可能具有比特幣創始人所需的專業知識,尤其是對于去中心化和網路安全技術的理解。

• 行為的神秘性:据報道,Dorian 在被記者提問时曾表示 “我不再参与其中”,这一回答被解讀為他与比特幣之间的暗示。然而,Dorian 后来澄清說,这句话是他誤解了記者的提問,將比特幣理解為过去的工作專案之一,这一解釋让外界對他的疑慮并未完全消除。

随着資訊的持续發酵,比特幣社区對 Dorian Nakamoto 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和支持。社区成员认為,資訊周刊的報道缺乏确凿證据,存在过度解讀的可能性。Dorian 的生活因為这篇報道而陷入困境,許多人感到他是媒体的受害者,因此比特幣社区發起了一项名為 “Dorian Fundraiser” 的募捐活动,旨在帮助他度过难關。这项募捐活动得到了大量比特幣用户的支持,最終筹集到了數万美元,这些善款被用于 Dorian 的日常生活和法律費用。

这种募捐活动反映了比特幣社区的人道主義關懷。許多社区成员认為,比特幣不仅仅是一种技術或货幣,它还是去中心化的象征,而支持 Dorian 则是對这种去中心化精神的践行。他们认為,Dorian 的遭遇提醒了人们,去中心化的力量不在于某个人的身份,而在于技術本身的独立性和社区的凝聚力。

Dorian Nakamoto 事件最終被證明是一場誤会,但它却揭示了比特幣創始人身份之谜的独特吸引力。媒体的興趣、公眾的猜测以及比特幣社区的反应都反映出人们對比特幣創始人身份的濃厚好奇心。虽然 Dorian 不是比特幣的創始人,但他的故事為比特幣創始人身份之谜增添了一層戏剧色彩。

这一事件提醒人们,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其不依賴任何具体的个人或團队存在,它的价值在于其独立性、透明性和分布式的網路結构。即便没有一个已知的創始人,或者即使中本聪本人永遠不会出现,比特幣依然可以自主運行。Dorian Nakamoto 事件向世界證明,比特幣不仅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技術工具,它也已經演變成一种象征,象征着信息透明、去中心化管理和个人隐私權的保護。

Dorian Nakamoto 的生活因為这場誤解而被徹底改變。他的日常生活被打乱,成為媒体的焦点,而后又逐漸淡出公眾視线。Dorian 事件為人们對比特幣創始人身份之谜增添了一層幽默和荒诞的色彩,提醒人们在寻找中本聪的过程中或許永遠無法找到确切答案。这个平凡的老人無意中成為比特幣神话的一部分,也让人们對中本聪的身份更加撲朔迷离。

4.4 候選人 4:Adam Back

Adam Back 是加密货幣和去中心化技術领域的元老之一,早在 1990 年代,他便活跃于密碼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前沿。作為一名密碼学博士,Back 專注于如何透過技術手段解决互联网隐私、信息安全等問题。在那个互联网逐漸興起、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时代,Back 意識到在线隐私和信息安全將成為人们日益關注的焦点。

1997 年,Back 發表了他的開創性研究成果——“Hashcash”,这是一种創新的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PoW)机制。最初,Hashcash 的設计旨在減少垃圾郵件和防范拒絕服務攻擊(DDoS)。Hashcash 透過让發件人在發送郵件之前进行复雜的计算,付出一定的 “工作量”,从而增加了垃圾郵件發送的成本。工作量證明要求计算哈希值达到指定的条件,只有成功解答問题的用户才能繼续發送郵件。这样一来,垃圾郵件的發送成本顯著增加,同时網路資源被有效保護,Hashcash 獲得了广泛认可。

虽然 Hashcash 的初衷是減少垃圾郵件,但 Back 對其未来的潛力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认為工作量證明机制不仅适用于電子郵件,还可以应用于數字货幣,以此保障去中心化網路的安全性。这一設想在当时顯得前衛而激进,但这也為加密货幣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成為后来比特幣 PoW 机制的重要靈感来源。

2008 年,中本聪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量證明的去中心化货幣系統。許多人注意到,比特幣的 PoW 机制与 Back 的 Hashcash 設计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說是對 Hashcash 的 “升級版”。比特幣系統透過让礦工们进行工作量證明来验證交易,防止双重支付和網路攻擊,这一設计与 Back 的 Hashcash 理念高度吻合。Back 不仅没有對比特幣感到驚讶,反而迅速對其產生濃厚興趣。他在比特幣诞生初期便對其潛力表示认可,并公開支持比特幣的理念。

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設计直接引用了 Back 的 Hashcash,而白皮書中没有详細提及其設计来源,这也引發了人们對 Back 的懷疑。有研究者认為,比特幣系統的創始人顯然對 Hashcash 的技術原理非常熟悉,而在加密领域具有此类技術專长的人屈指可數。更重要的是,Back 本人對去中心化系統和加密货幣充滿熱情,其技術背景和个人理想几乎与中本聪的理念不谋而合。

随着比特幣逐漸受到關注,Adam Back 被认為是最可能的中本聪候選人之一。Back 不仅在比特幣技術設计上發挥了间接的關键作用,还在比特幣發展初期积极為其进行技術宣传。他多次在媒体上發声,详細解釋比特幣的工作原理及去中心化系統的優势,这让人们更加懷疑他是否与比特幣的設计者存在某种關系,甚至可能是比特幣的創始人本尊。

然而,面對外界的猜测,Back 始終保持低调并一再否认。他多次表示自己并不是中本聪,强调自己只是一名支持比特幣的技術專家,并从未参与比特幣的創立工作。Back 指出,他對比特幣的支持是基于對去中心化和个人隐私的理想,并非由于自己是比特幣的發明者。即便如此,許多加密社区成员依然认為 Back 在比特幣的創立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或者至少是某个 “核心技術團队” 的成员。

Adam Back 的技術理念和工作風格与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精神高度一致。他一直认為,去中心化系統应当是 “無单一權威” 的,这样才能确保信息自由、个人隐私得到尊重。在他的技術哲学中,没有任何个人或机构应该擁有對信息的壟斷權,去中心化系統应当由用户共同维護,这种理念也体现在比特幣網路的設计中。

Back 在比特幣早期阶段与中本聪保持了密切联系,这种關系不仅局限于技術支持,更在于他對比特幣設计思想的深刻理解。許多密碼学界的專家认為,中本聪在比特幣白皮書中引用 Hashcash 可能是一种 “致敬”,这也意味着他很可能与 Back 有直接联系。在加密社群的 “密碼朋克” 理念中,尊重前輩的技術成果并保持匿名,是一种普遍认同的文化,这种文化可能促使 Back 和中本聪之间存在某种隐秘的 “学術交流”。

Adam Back 始終保持着低调的生活方式。尽管他擁有广泛的学術成就和技術專长,但他在公共場合极少提及个人生活,也从不宣扬自己的加密成就。Back 本人曾表示,技術的价值不在于某个人的名声,而在于其對社会的影响。他认為去中心化的系統才是社会未来的發展方向,而比特幣恰好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釋。對于 “中本聪” 这一身份的猜测,Back 顯得淡然:“比特幣的存在本身已經足够重要,至于創始人是谁,并不影响其价值。”

这种態度让人们认為,Back 可能在有意保持距离,以避免个人与比特幣產生过多联系。这种 “疏遠” 与中本聪 “消失” 的行為方式非常相似,都在暗示去中心化的真谛:比特幣不属于任何人,也無需依賴个人的權威。

虽然 Back 并非比特幣的直接創始人,但他對比特幣未来的影响不可忽視。Back 創建的 Hashcash 机制和其去中心化理念的传播,使得比特幣社区始終以技術創新和去中心化為核心。此外,他在比特幣核心開發者群体中擁有重要地位,對比特幣的擴容、交易速度、隐私保護等議题的技術探討中多次發表过關键意見。作為 Blockstream 的創始人之一,Back 推动了比特幣技術的創新,并致力于促进比特幣在全球的推广和普及。

在中本聪消失后,Back 成為比特幣發展歷程中的關键人物之一。他的影响不仅限于技術貢献,还体现在比特幣社区的文化塑造上。Back 的低调和堅持,让他成為比特幣的精神支柱之一,象征着比特幣在無中心化状態下的自我發展能力。

4.5 候選人 5:Gavin Andresen

Gavin Andresen 原本是一位不顯山不露水的计算机科学家,他的職業生涯早期在圖形编程和虚擬现實技術中有所建树。作為一名軟體開發者,他在 3D 圖形和虚擬现實领域工作过多年,并参与了几款知名虚擬现實專案的開發。然而,Andresen 并未對自己的技術專长感到自滿,他一直對前沿技術和新興事物抱有濃厚興趣,渴望寻找更有影响力的技術專案。

在 2009 年,比特幣作為一种新型的去中心化數字货幣悄然出现,这引起了 Andresen 的极大興趣。那时,比特幣还不為人所知,只有少數技術极客關注到这项創新技術。Andresen 被比特幣的理念所吸引:去中心化、開放源碼、無须第三方信任,完全符合他對未来货幣系統的理想追求。2010 年,Andresen 正式加入比特幣開發團队,并迅速成為该專案的核心成员。

随着比特幣網路的不斷發展,中本聪逐漸淡出了社区。2010 年底,中本聪决定將比特幣的代碼库管理權限交给 Andresen,并宣布自己將 “轉向其他事情”。这一舉动让 Andresen 成為比特幣社区新的技術领導者,负责比特幣網路的日常维護和代碼更新。虽然外界并不清楚中本聪為何会選择 Andresen,但比特幣社区大多认可这一安排,认為他是一位技術扎實且熱心的開發者。

在接过代碼库管理權后,Andresen 一方面维護比特幣的開源性和去中心化原则,另一方面也透過技術創新推动比特幣的改进和擴展。比特幣的代碼在他的维護下變得更加穩定,而社区的發展也更具活力。作為中本聪欽点的接班人,Andresen 逐漸成為比特幣社区的象征人物,尤其是在中本聪 “隐退” 之后,他被比特幣支持者广泛視為比特幣的 “代言人”。

在比特幣早期開發过程中,Andresen 曾多次与中本聪透過電子郵件和論坛交流,比特幣的技術細節以及未来方向都在他们的討論之列。Andresen 多次表示,中本聪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技術專家,擁有极高的编程能力和創新精神,但他對中本聪的身份一無所知。尽管他们透過郵件进行过多次沟通,但中本聪始終保持低调,从未透露过任何私人信息。

中本聪逐漸隐退前曾提醒 Andresen,要 “尽量保持低调,不要公開谈論太多關于自己的信息”。这一叮嘱至今让 Andresen 印象深刻,他相信这不仅是為了比特幣的去中心化設计考慮,也是中本聪對隐私保護的堅持。中本聪离開后不久,Andresen 就開始對比特幣的未来提出更广泛的计劃,致力于推动比特幣的普及化,擴大比特幣的应用范围。

在中本聪隐退后,Andresen 為比特幣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了比特幣的长遠發展,他于 2012 年創建了 “比特幣基金会”,希望以此促进比特幣的技術創新、行業标准化和教育推广。比特幣基金会的建立初衷是為了支持比特幣開發者,并推动比特幣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然而,随着比特幣价值和知名度的提高,基金会逐漸引起一些争議。

一些比特幣支持者认為,基金会的成立背离了中本聪的去中心化理念。比特幣基金会尽管没有直接掌控比特幣網路的運行,但它的存在意味着比特幣社区可能逐漸向中心化倾斜。这种觀点引發了比特幣社区内部的分歧,部分成员质疑 Andresen 的初衷,认為他在無意间偏离了中本聪的去中心化理想。

由于 Andresen 在比特幣社区的突出地位,許多人開始懷疑他可能不仅是比特幣的 “管理者”,更有可能是中本聪的真身或其核心團队成员。Andresen 對此一再否认,他表示自己仅仅是比特幣的開發者和支持者,并不是比特幣的發明者。他认為中本聪的去中心化理念是真正让比特幣成功的原因,而自己的角色只是繼承并维護比特幣的發展。

尽管他多次表明自己并非中本聪,但外界依然對他的身份存疑。2016 年,澳大利亞商人 Craig Wright 声称自己是比特幣的發明者,并得到了 Andresen 的部分支持。Andresen 在聽取了 Wright 的證据后,曾表示认同 Wright 的身份。然而,由于證据不足,Craig Wright 的自称最終被认為是虚假,Andresen 在此事件中也受到质疑。这一事件让比特幣社区更加疑惑中本聪的真實身份,同时也使得 Andresen 与中本聪的關系更顯神秘。

尽管围繞 Andresen 的身份一直存在争議,但他對比特幣的貢献不可否认。Andresen 接手比特幣代碼管理后,不斷推动比特幣技術的創新与改进。為了解决比特幣網路的擴展性問题,Andresen 提出了一系列優化方案,例如改进交易處理效率和增强網路的抗攻擊能力。这些技術創新使得比特幣網路在更高的负载下依然穩定運行。

此外,Andresen 在比特幣隐私保護、交易速度等方面的改进建議推动了比特幣的技術發展。作為比特幣基金会的創始人之一,他不仅致力于比特幣社区的推广,还积极参与比特幣标准的制定,推动比特幣在技術领域的合規性和穩定性。

4.6 候選人 6:Wei Dai

在 1990 年代,加密货幣尚未进入公眾視野。互联网刚刚興起,網路空间的開放性和自由性让一批技術极客和密碼学家意識到,信息自由传播的同时,隐私和安全也變得越来越重要。这些人集聚在 “密碼朋克”(Cypherpunk)社区,討論加密技術和信息自由。Wei Dai 便是这个社区的一员。作為一位低调而智慧的计算机科学家,他對密碼学和去中心化系統的興趣遠遠超越普通技術開發,涉及社会結构、經濟学和个人自由的深層次思考。

1998 年,Wei Dai 發布了一篇開創性的文章,提出了 “B-money” 概念。这是互联网歷史上首次描述一种去中心化的數字货幣。B-money 的核心理念是透過去中心化和密碼学手段創造一种無需第三方信任的货幣系統。Dai 在文章中详細描述了 B-money 的設计原理:在網路中,所有的交易和账户記錄均以匿名方式进行,并由所有節点共同验證,确保系統的安全性和透明性。

这一設想之所以激进,是因為它試圖用技術手段完全颠覆传統的金融和銀行体系。Dai 提出,B-money 系統的運行無需中央銀行或任何中心化的监管机构,所有参与者透過工作量證明的方式獲得 B-money,并在網路中實现自治。这种理念奠定了去中心化货幣的理論基礎,被許多研究者认為是比特幣的 “思想雏形”。

十年后,2008 年,一个署名 “中本聪” 的人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提出了一个几乎与 B-money 理念完全一致的去中心化货幣系統。比特幣不仅在技術實现上超越了 B-money,更以其去中心化、匿名交易、工作量證明等設计成為加密货幣的标杆。白皮書中,中本聪明确提到 B-money 的設计启發了比特幣,并對 Dai 的貢献表示致敬。

由于比特幣的概念与 B-money 驚人的相似,外界普遍猜测中本聪很可能就是 Dai 本人。虽然比特幣系統在具体實现上更加复雜,但其核心邏輯和 B-money 几乎一致,这种相似性加深了人们對 Dai 身份的懷疑。尽管 Dai 本人从未声称与比特幣有直接联系,但在許多加密社区成员看来,Dai 在比特幣設计中的 “先知” 地位几乎無可否认。

尽管被外界視為比特幣設计的靈感来源,Dai 本人却始終保持低调。他极少接受采訪,對外界的關注也不感興趣,甚至在比特幣風靡全球时也未公開發表任何看法。他的神秘低调与中本聪的行事風格极為相似:从不谈論私人生活,鲜有公開露面,專注于技術和思想的传播而非个人的名望。

Dai 的低调態度在密碼朋克社区中并不罕見。这群人普遍认為,去中心化的系統不应由某个具体的个人控制或代表,而应由社区共同维護。Dai 的低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對密碼学和去中心化理念的执着。他始終认為,技術应该服務于人类的自由和隐私,而不是成為某些人獲取權力的工具。这一理念与中本聪的設计初衷不谋而合,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對他作為中本聪身份的猜测。

B-money 概念的提出虽然開創性极强,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技術實现,B-money 未能真正落地。Dai 当年只在理論上提出了 B-money 的构想,未將其付诸實现,这可能是技術限制和資源不足所致。然而比特幣的出现则改變了这一局面。比特幣不仅在 B-money 的基礎上實现了去中心化交易網路,更克服了分布式账本的技術难题,透過区块链記錄交易并确保账本的不可篡改。

B-money 在設计上未能解决 “双重支付” 問题,無法保障網路中的交易記錄不会被重复使用,而比特幣透過工作量證明机制和礦工奖勵系統解决了这一問题。这让比特幣不仅在技術上超越了 B-money,更让这一去中心化货幣的設想成為现實。許多人认為,中本聪之所以能設计出比特幣系統,是因為他深刻理解了 B-money 的局限性,而这种理解让他有能力做出技術上的突破。

2009 年比特幣網路启动后,中本聪和早期開發者在論坛和郵件中频繁交流,不斷改进比特幣系統。而在比特幣的熱度逐漸攀升之时,中本聪却在 2010 年突然销声匿跡,留下的只是比特幣代碼和網路。自此之后,中本聪再未公開露面,也未透露任何身份线索。这种离開让比特幣的創始人成為一个無法破解的谜團,許多研究者開始在加密学界寻找中本聪的真身,而 Wei Dai 便成為首要的候選人之一。

然而,面對外界的猜测,Dai 始終保持沉默。他既未承认,也未否认自己与比特幣的關系,这种模糊的態度让他在比特幣社区中被視為 “可能的中本聪”。与其他候選人不同,Dai 的低调不仅让他成為加密货幣歷史中的神秘人物,也让人们對中本聪身份的猜测更加撲朔迷离。

即便不是比特幣的直接創始人,Dai 的 B-money 理念對加密货幣的影响不可否认。B-money 概念引發了密碼学界對去中心化货幣的討論和研究,启發了比特幣等多种加密货幣的發展。B-money 的提出不仅為比特幣奠定了理論基礎,也在加密社区中传播了 “去中心化自治” 和 “信息自由” 的思想,让更多人相信透過技術可以實现金融系統的自主化和民主化。

在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货幣蓬勃發展之后,Dai 依旧保持低调生活。他没有参与比特幣的后续開發,也从未對外宣称自己在比特幣創立中的角色。然而他留下的思想遗產,使他成為比特幣歷史不可忽視的 “思想奠基人”。對于加密社区而言,Dai 既是学術上的先鋒,也是技術哲学上的启蒙者,他對去中心化货幣的追求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加密学者。

4.7 候選人 7:Dave Kleiman

Dave Kleiman 是一位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计算机安全專家,生前在计算机取證和密碼学领域備受尊敬。Kleiman 在年轻时参軍并成為軍队中的计算机技術员,退伍后他投身于计算机科学和安全技術,凭借卓越的技術才華,在加密和網路安全领域留下了深刻印記。尽管生活因一場摩托車事故發生了重大轉折,Kleiman 的身体从此受限,他依然凭借驚人的毅力繼续从事加密研究和计算机取證工作。

作為一名技術奇才,Kleiman 不仅是許多加密社区成员的技術顧問,也撰寫了多篇關于计算机取證和安全的專業論文。他在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專长和敏锐的技術視角,使他贏得了許多同行的尊敬。同时,Kleiman 為數家加密技術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并参与多个加密货幣專案的設计。在朋友眼中,他是一个沉着冷静且樂于帮助他人的技術天才,始終致力于為加密技術社区貢献自己的智慧。

Dave Kleiman 之所以成為 “中本聪” 候選人之一,离不開他与另一位加密货幣领域知名人士 Craig Wright 的联系。Craig Wright 是一位自称 “中本聪” 的澳大利亞商人,曾多次公開宣称自己是比特幣的創始人,并出示部分技術證据。在这个过程中,Wright 宣称 Kleiman 是他的合作伙伴,两人共同参与了比特幣的創立,并設计了其技術架构。

根据 Wright 的說法,他与 Kleiman 共同開發了比特幣系統,并在 2011 年前后达成了 “共同匿名發布” 的协議,决定將比特幣創立歸功于 “中本聪” 这一化名。据 Wright 所述,Kleiman 负责比特幣代碼的部分调試和優化,两人共同商討了比特幣的去中心化設计理念和工作量證明机制。然而,Kleiman 生前从未公開宣称自己是比特幣的創始人,也没有留下關于比特幣開發过程的任何直接記錄。正是这种沉默,使得外界對他可能的 “中本聪” 身份充滿疑惑。

Kleiman 去世后,他的家人和朋友整理他的遗物时發现了一个神秘的硬碟,硬碟中存有大量加密文件。有人懷疑,这些加密文件可能包含比特幣的早期開發記錄,甚至可能是私鑰,掌握着巨额比特幣的 “金库”。然而,至今这些文件的内容仍然無法解密,外界無法确切得知其中是否真的存在比特幣的創始證据。

Wright 声称,Kleiman 生前的这些硬碟中包含他与 Kleiman 的技術合作記錄,以及比特幣開發过程中两人之间的技術討論。然而,由于硬碟中的文件加密層极高,Kleiman 家族至今仍未能打開这些文件,關于比特幣的真實證据也始終無法獲得。因此,許多人认為,Kleiman 的硬碟可能是破解中本聪身份之谜的關键,但也可能是一个永遠無法解開的 “技術遗產”。

作為一名计算机安全專家,Kleiman 具備成為 “中本聪” 的一切技術条件。他不仅在计算机取證和密碼学上有深厚造诣,还擅长開發和使用复雜的加密系統。据熟悉 Kleiman 的人透露,他在计算机安全方面的知識极為全面,特别是對于去中心化的網路系統和資料加密有着独到見解。Kleiman 的代碼風格简洁高效,并且有很强的隐私保護意識,这与中本聪的编程風格非常相似。

此外,Kleiman 性格低调,不愛張扬,这与中本聪始終保持匿名的特征也相符。他在生活中鲜有公開露面,即便身患疾病,依然以高度的專注力进行技術研究。許多加密社区成员认為,Kleiman 正是这种沉默寡言的性格,使得他即便参与了比特幣的創立,也可能不会宣称自己是 “中本聪”。Kleiman 的这种隐忍性格被认為是他 “可能是中本聪” 的一大佐證。

在 Kleiman 去世后,围繞着比特幣創始人身份和巨额比特幣的争議不斷發酵。Kleiman 家族在得知 Craig Wright 的自我宣称后,對其提出了诉訟,声称 Kleiman 家族应擁有比特幣創立过程中產生的部分比特幣。Kleiman 的兄弟认為,Wright 無權单方面宣布比特幣創始人的身份,也没有權利独自擁有所有比特幣。

在这場法律纠纷中,Kleiman 的家人公開了許多他与 Wright 的通信記錄,顯示出两人曾在多个技術專案上进行密切合作。然而,Wright 對中本聪身份的自我认定缺乏足够證据,法院最終也未能确认 Kleiman 和 Wright 是否就是比特幣的真正創始人。尽管诉訟没有得出最終結論,但 Kleiman 在比特幣發展中的潛在角色,再次引發了比特幣社区對 “中本聪” 身份的熱烈討論。

2013 年,Kleiman 在家中因疾病去世,享年 46 歲。他的去世引發了比特幣社区的深切哀悼,而他的离去也让中本聪身份之谜更添疑云。許多人认為,Kleiman 的去世让破解比特幣創始人身份的机会變得更加渺茫,而他留下的那些加密文件可能是永遠無法打開的 “秘密”。一些加密社区成员认為,Kleiman 可能是比特幣創始團队的一员,甚至可能是中本聪本人,但他的离世將这个秘密一同帶走了。

Kleiman 去世后,他的朋友和家人發现了他在比特幣和加密货幣方面的潛在貢献,而加密社区對他的技術才華和成就更為敬佩。尽管至今没有證据表明 Kleiman 就是中本聪,但他的故事和他在比特幣早期發展中的角色,让人们對比特幣創始人身份的猜测更加撲朔迷离。

4.8 候選人 8:Peter Todd

Peter Todd 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密碼学專家,以對比特幣網路安全性和隐私性改进的深厚貢献而闻名。Todd 从年轻时就對加密技術產生了濃厚興趣,并很快涉足密碼学和去中心化系統的開發。他非常擅长辨識并解决区块链系統的安全漏洞,被譽為 “比特幣安全守護者”。

Todd 早期并非比特幣創始團队的成员,但他對比特幣的崛起十分關注。当比特幣逐漸受到社区和市場關注时,Todd 敏锐地意識到它可能引發金融變革,并很快加入比特幣開發者群体。在他加入后不久,比特幣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加密货幣之一,但同时也面臨許多技術难题,尤其是安全性和擴展性問题。Todd 因此在比特幣社区迅速崭露頭角,成為比特幣核心開發者之一。

在加入比特幣社区后,Todd 致力于提高比特幣协議的安全性。他主張比特幣的代碼应保持嚴格的安全标准,以确保整个系統的穩定。他曾提出多项改进方案,為比特幣的擴展性、隐私保護和抗审查性提供了創新性的解决方案。他的技術貢献包括改进比特幣的交易机制和提出轻量級節点的概念,这一概念允許用户在不運行完整節点的情况下参与比特幣網路,从而提高網路的去中心化程度。

除了技術貢献,Todd 还在比特幣社区中扮演了 “道德捍衛者” 的角色。他极力主張比特幣開發过程的透明性,并多次公開反對任何可能導致中心化的改动。他對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精神有极高的堅持,这一点让他与中本聪的理念不谋而合。Todd 的開發風格是穩健而保守的,他不急于追求擴展,而是優先确保系統的安全性,这种谨慎的態度被許多人认為与中本聪的技術理念极為相似。

在比特幣社区中,Peter Todd 与其他 “中本聪” 候選人保持着相對密切的联系。作為比特幣開發者,他与 Gavin Andresen、Adam Back、Nick Szabo 等人有过公開或私下的技術討論。这些討論涉及比特幣的擴展、隐私保護和安全性問题,而 Todd 在这些問题上的觀点和中本聪的設计理念极為一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Todd 和 Adam Back(Hashcash 的發明者)有着密切的技術交流。在比特幣的 PoW 机制中,Back 的 Hashcash 是比特幣工作量證明的核心靈感之一,而 Todd 则是比特幣 PoW 机制的忠實捍衛者。他认為比特幣的 PoW 机制是保障比特幣網路安全和去中心化的重要設计,必须加以保護和完善。

Todd 之所以被懷疑為中本聪,主要原因在于他對比特幣網路的深入了解、對去中心化的堅定信仰、以及他在社区中的神秘低调。Todd 尽管是比特幣開發的核心人物之一,却极少参与个人宣传和公開活动。他的行事風格与中本聪极為相似,低调、務實,且對比特幣的未来發展有着极其清晰的遠見。

此外,Todd 在技術上的 “洁癖” 也让人们對他是否可能是中本聪產生懷疑。他主張比特幣的核心代碼应该简洁、高效、且几乎没有漏洞。这种极端的安全标准不仅要求開發者具備高超的技術能力,还需要對系統架构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理念。这与比特幣白皮書的嚴谨風格和中本聪對代碼质量的要求非常吻合。

面對外界的猜测,Peter Todd 从未承认自己是中本聪。他多次表示,自己只是比特幣社区的一员,并且希望透過自己的技術專长来保障比特幣網路的安全。然而,Todd 并未公開否认这种可能性,他认為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創始人身份其實并不重要。

Todd 认為,中本聪的匿名選择正是比特幣的 “去中心化象征”。他推崇中本聪的 “隐退” 方式,认為比特幣的未来不应受到任何个人影响,这一点在比特幣的發展中已被验證。Todd 始終堅持比特幣的開源特性和去中心化管理,认為这一特性才是比特幣最核心的价值。他的回应含蓄而神秘,既没有否认也未确认外界的猜测,这种態度让人们更加相信他可能是 “中本聪” 身份的候選人之一。

4.9 候選人 9:Len Sassaman

Len Sassaman 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密碼学家和隐私保護活动家,在计算机和加密技術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出生于 1976 年,Sassaman 从年轻时便對網路隐私和个人信息保護充滿熱情。他曾是一位活跃的密碼朋克(Cypherpunk)成员,与其他技術极客和隐私保護倡導者共同探索如何透過技術手段捍衛信息自由。作為一名计算机科学家,Sassaman 从一開始便堅信技術可以實现个人隐私權的保護,為此他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用加密技術来保障網路安全。

Sassaman 在密碼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匿名郵件網路 Mixmaster Remailer 的開發中扮演了關键角色。Mixmaster 是一种分布式匿名郵件系統,可以帮助用户隐藏身份、保護隐私。作為该專案的核心開發者,Sassaman 在加密和匿名通讯方面的研究對網路隐私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献。他的理念与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匿名性設计不谋而合,使他成為潛在的 “中本聪” 候選人之一。

Sassaman 并不仅仅是一位技術專家,还是一位活跃的隐私倡導者。在比特幣诞生之前,他已是密碼学领域的领軍人物,經常在学術界和隐私活动家中發表演講,宣传隐私保護的重要性。他的技術專长涉及密碼学、網路安全和去中心化系統,而这些领域恰恰是比特幣系統的核心组成部分。

Sassaman 还曾担任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研究员,深入研究隐私保護、加密通信以及分布式系統的安全性。凭借着對加密和隐私保護的深入理解,Sassaman 的技術成就贏得了密碼学界的广泛尊重。他曾与多位著名加密專家合作,例如与大名鼎鼎的 Phil Zimmermann(PGP 加密系統的創始人)共同致力于隐私保護專案,这让他成為加密学界的重要人物。

Sassaman 在密碼朋克社区的活动是他被視為 “中本聪” 候選人的一大原因。密碼朋克是一个加密技術极客社区,成员们普遍信奉去中心化和信息自由的理念。Sassaman 与許多加密学界的重量級人物關系密切,包括 Hal Finney、Nick Szabo 和 Adam Back 等人,这些人都對比特幣的诞生產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密碼朋克社群的氛围提倡隐私保護、技術創新和去中心化货幣体系,这与比特幣的設计理念高度契合。

作為密碼朋克的一员,Sassaman 与比特幣社区共享相同的理想,支持建立一个不受中心机构控制、个人隐私得到保護的網路系統。比特幣白皮書的發布日期(2008 年)恰逢密碼朋克社区關注加密货幣和去中心化金融的關键时期,这个时间点也加深了外界對 Sassaman 可能是 “中本聪” 的猜测。

2011 年 7 月,Len Sassaman 不幸去世,年仅 31 歲。他的突然离世震驚了密碼学界和隐私保護社区。在他去世后不久,人们發现中本聪的线上活动也在同年戛然而止。中本聪在 2010 年逐漸淡出比特幣開發社区,而在 Sassaman 去世的 2011 年后,中本聪再未在網路上露面。这一巧合引發了人们對 Sassaman 是否就是中本聪的广泛猜测。

許多人认為,Sassaman 的去世可能是中本聪突然 “消失” 的原因。比特幣的設计理念、去中心化精神与 Sassaman 生前所倡導的隐私保護思想极為相似,而他在密碼学界的影响力、對去中心化系統的深刻理解也符合比特幣的技術需求。虽然没有直接證据證明 Sassaman 就是比特幣創始人,但中本聪的 “隐退” 时间与 Sassaman 的去世时间重叠,让人们無法忽視这其中的巧合。

Sassaman 的技術能力完全符合比特幣系統的開發需求。他不仅熟悉加密算法和去中心化系統,还擅长构建匿名通讯系統。他開發的 Mixmaster 匿名郵件系統与比特幣的隐私保護功能有異曲同工之處,顯示出他對匿名性和安全性的执着追求。Sassaman 的编程風格和安全标准也非常高,与比特幣代碼的精简、嚴谨和無漏洞的特点一致。

此外,Sassaman 對隐私保護的堅定信仰让他始終保持低调,并极少谈論自己的私人生活。这种低调行事的風格与中本聪選择匿名發布比特幣的做法十分相似。Sassaman 相信,去中心化系統应当不依賴于任何个人或中心化机构,而是由所有用户共同维護,这与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理念高度一致。尽管他未公開表示自己参与比特幣開發,但他生前的理想、技術能力和匿名選择,使他成為 “中本聪” 身份的有力候選人。

5 中本聪消失之谜

5.1 最后的發言和离開

中本聪的最后活动記錄

• 最后的留言:中本聪在 2010 年 12 月留下了他在比特幣論坛上的最后一条留言。他在这条留言中提到了一些技術更新和比特幣的發展方向,但并未透露任何个人信息,也没有暗示他即將离開。

• 离開前的最后郵件:在 2011 年 4 月,中本聪在给比特幣開發者的郵件中表示,他正在 “轉向其他事情”,这成為他對比特幣社区的最后告别。这封郵件语氣平静,未解釋原因,而这简单的一句话引發了無數的猜测。

消失的时机与背景

• 比特幣社区的擴展:在中本聪离開时,比特幣社区已經建立起了一定的規模。核心開發者 Gavin Andresen 等人接过了比特幣網路的管理和技術维護工作。中本聪可能认為,網路的穩定性和用户規模已使比特幣脱离了早期依賴創始人的阶段。

• 技術穩定与市場初期成熟:2010 年,比特幣市場逐漸發展,价格在 2010 年首次突破 1 美元。这表明比特幣的市場需求和技術逐步成熟,可能让中本聪认為他的使命已完成,因此决定隐退。

5.2 隐退背后的动机分析

規避法律和安全風险

• 法律压力的可能性: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對传統金融系統构成了潛在威胁,一些政府開始對比特幣的合法性和合規性提出质疑。中本聪可能選择隐退以規避来自金融监管机构的法律压力,避免因比特幣的普及而被当作目标。

• 个人安全的考慮:作為加密货幣的創始人,中本聪可能会因其身份和技術而受到来自政府、銀行甚至黑客的威胁。匿名和隐退不仅保護了他的个人安全,也使得比特幣摆脱了某个具体人物的控制,減小了被攻擊的可能性。

避免个人崇拜,保持去中心化理念

• 去中心化的象征性决策:中本聪始終堅持去中心化的理念,他的匿名身份和最終的隐退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思想。若他持续活跃于比特幣社区,可能会導致比特幣的决策權逐漸向个人集中,違背去中心化的初衷。

• 避免創始人效应:在許多技術社区中,創始人往往会被神化,个人的偏好和觀点可能会對社区發展產生过大影响。中本聪的隐退使比特幣社区在没有 “中心化” 领導的情况下,真正實现了去中心化的管理和發展。

5.3 中本聪失踪后的比特幣發展

社区管理的去中心化實践

• Gavin Andresen 接替的过渡期:中本聪隐退后,Gavin Andresen 作為核心開發者接管了比特幣專案的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Andresen 并未對比特幣網路进行中心化管理,而是以開源的方式鼓勵社区参与,繼续保持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

• 比特幣基金会的成立:2012 年,比特幣基金会成立,以支持比特幣的開發和推广。尽管基金会承担了部分管理職能,但其 “去中心化技術不依賴中心化管理” 的運作方式符合中本聪的理念。

技術更新与社区共識

• BIP(Bitcoin Improvement Proposals)提案机制:中本聪离開后,比特幣社区采用了 BIP 提案机制,由開發者提出技術改进提案,經由全网節点投票决定是否實施。这一机制的實施保證了比特幣技術發展的民主性,使得系統演进符合社区共識。

• 擴容与分叉的争論:在中本聪离開后,比特幣網路遇到诸如擴容問题的技術争議。在这些問题上,比特幣社区依然透過去中心化的共識达成决策。例如,比特幣網路在 2017 年分叉出比特幣现金(BCH),展现了中本聪理念的延续——社区擁有自主决策的權利,系統也不依賴单一 “權威” 来达成共識。

中本聪离開對加密货幣生態的启示

• 去中心化的持久性验證:中本聪的离開让比特幣網路必须依靠自身去中心化的共識机制来维持穩定。这一實践證明了去中心化理念的可行性,同时增强了比特幣網路的抗干扰性和长久存续力。

• 推动其他去中心化專案的启發:中本聪的隐退激勵了其他区块链專案堅持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淡化創始人在專案中的角色,促进專案在去中心化中自我管理。

6 中本聪的财產及其未来影响

6.1 中本聪的比特幣财富

中本聪的比特幣持有量

• 創世区块与早期挖礦: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聪挖出了比特幣的創世区块,獲取了最早的 50 枚比特幣。在比特幣網路初期,由于網路規模小、挖礦竞争少,中本聪透過挖礦累积了大量比特幣。据估计,中本聪持有的比特幣數量約為 100 万枚,占比特幣总供应量的 4.76%。

• 錢包地址的追踪:研究人员透過区块链分析确定了这些比特幣的地址,但这些比特幣自中本聪獲取后一直處于 “休眠” 状態,从未被轉移或花費。这些 “沉睡” 比特幣分布在大約 2 万个地址中,这些地址的区块链記錄特征一致,且均未被动用,被认為属于中本聪。

作者 :吴說区块链

本文為PANews入驻專欄作者的觀点,不代表PANews立場,不承担法律责任。文章及觀点也不构成投資意見。
圖片来源 : 吴說区块链 如有侵權,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眾号: FINMETA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訊號已复制
我的微信
微信掃一掃
 
admin2
  • 本文由 admin2 發表于2024 年 12 月 12 日 07:41:07
  • 轉载请務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shitaifu.com/%e5%9b%9e%e9%a1%a7%e6%af%94%e7%89%b9%e5%b9%a3%e8%af%9e%e7%94%9f%e6%ad%b7%e5%8f%b2%ef%bc%8c%e8%b0%81%e6%98%af%e5%89%b5%e9%80%a0%e4%b8%80%e5%88%87%e7%9a%84%e4%b8%ad%e6%9c%ac%e8%81%aa%ef%bc%9f.html
匿名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確定

拖動滑塊以完成驗證